Home / Series / 贞观之治 / Aired Order /

All Seasons

Season 1

  • S01E01 第一集

    • December 1, 2006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这一战役对于李氏王朝来说意义重大。此时唐已经占领了关中地区,与河南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以及南方的萧铣成鼎立之势。世民带领弟弟齐王元吉东征洛阳,在洛阳城以北的北邙山扎营。洛阳城中的王世充知道自己的兵力与世民对抗不是对手,坚壁不出,准备等唐军粮草耗尽后再待机打击唐军。数月的围困没有取得胜利,连远在长安的李渊也不由有几分担心。因为此时唐的主力军队一部分在围困洛阳,另一部分则派往南方进攻萧铣,关中地区非常空虚。一旦河北的窦建德或草原十八部(突厥)突袭长安,围困洛阳的军队则不得不回救。战争的局势就会急转直下。世民的部下寻相认为这场战争唐军不会取胜,私自逃离了唐营。元吉闻知此事,不问青红皂白将寻相的好友尉迟敬德将军羞辱一番,并以叛乱罪关押起来。

  • S01E02 第二集

    世民对元吉的草率非常不满。他急忙释放了尉迟敬德,并向其表示了歉意,令尉迟十分感动。元吉认为世民偏袒外人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十分气愤。尉迟和元吉从此开始互相怨恨。世民接连攻克了洛阳周边的城镇,使洛阳成了孤城,胜利的消息让李渊兴奋不已。洛阳城中粮草已断,王世充把希望寄托在河北窦建德的援兵上。窦答应了王世充的请求,从河北向河南杀来,欲解洛阳之围。世民为了不让唐军腹背受敌,提前率领精锐部队赶往窦建德必经的武牢关迎击敌人。临行前,世民将统领北邙山大营的权利交给了元吉,并叮嘱他只围毋战。世民星夜兼程,长途奔袭来到武牢关。不久后,窦的部队也到达了武牢关。两军初次交手,窦便大败而归。窦的谋士魏征向窦建议转攻长安。可刚愎自用的窦根本听不进魏征的话。

  • S01E03 第三集

    魏征对窦建德深感失望,他决定去长安投靠唐太子建成。世民在武牢关外设下埋伏。窦建德果然中计,埋伏在各处的唐军纷纷冲出,与窦的军队展开激战。窦在乱军中被活捉。世民就地解散了五万名俘虏,同时规劝窦本人也归顺大唐。王世充见窦已被俘虏,最后的希望也已破灭,只得开城投降。胜利的消息传到长安,李渊没想到世民竟然一次除掉了两个心头大患,但秦王的功劳又一次触动了他的心事,世民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超过了太子建成。他向心腹大臣裴寂提出想让秦王做太子的想法。裴认为太子之位事关重大,还是从长计议。李渊只好把这件事暂时搁置。世民率领军队进入了洛阳城。纪律严明的唐军入城后没有引起洛阳城的骚乱,但因为长达一年的死守,洛阳城中已经是一片破败的景象。

  • S01E04 第四集

    李渊派宠妃尹德妃和张婕妤去洛阳慰问。世民派元吉护卫她们游览洛阳城。元吉和二妃硬要进洛阳宫殿搜罗珍宝,两卫兵拦在门口说必须有秦王的手令才能通行。元吉一怒之下将卫兵砍伤。世民又一次与元吉发生了冲突。最终,世民还是要求二妃将拿走的珍宝画押登记在册。自此,世民与元吉和二妃埋下不和。房玄龄和长孙皇后之兄长孙无忌考虑战后的政局,二人劝世民要多想治国的事情,并利用道士王远之劝世民掌握天下。世民得胜班师,将东征军元帅节旗交还李渊,兵符交还给兵部。李渊在太极殿内为世民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酒宴上,李渊宣布大唐开始铸造“开元通宝”钱币。为了表彰秦王世民的功绩,李渊赐给世民三个铸钱炉,封世民为天策上将,设天策府并赐予天策府有封设官属等等特权。李渊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元吉的不满。歌舞宴上,李渊一时兴起,要尉迟敬德当众表演夺矛。元吉为了赌气,主动要求与尉迟比试,结果一连两次都被尉迟夺走。第三次元吉动了杀机,想将尉迟置于死地,不料反而自取其辱。

  • S01E05 第五集

    元吉对权力和地位的贪心越来越大,他表面上鲁莽,但实际上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他决定先联合太子整倒世民,再灭掉太子。秦王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建成的关注。起初他并不相信世民会对他造成威胁,但在魏征的一再提醒和元吉的挑拨下,他也开始对世民有所警觉。在讨论如何处理窦建德时,李渊和世民发生了冲突。李渊认为杀掉窦可以警示天下百姓不要犯上作乱。世民则认为杀掉窦会引起河北的叛|乱。建成的意见与李渊完全一致,获得了李渊的赞赏。世民利用天策府的特权,开设文学馆,网罗天下人才。窦建德最终被斩首了。

  • S01E06 第六集

    张婕妤来见李世民,想为她的从兄弟在李世民处谋得一职,结果被李世民正色拒绝。张婕妤对李世民怀恨在心。   河北,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等人以给窦建德报仇为名,举兵起义。   李渊虽然嘴里不承认自己当初的决断失误,但还是对李世民更为看重。他命负责剿灭刘黑闼。   李世民又一次拿到统兵权让李建成和李元吉十分眼红。他们意识到,如果自己的手中没有兵权,是不可能胜过李世民的。   李世民很快就平定了河北的叛乱。死里逃生的刘黑闼又聚集了一些乌合之众,继续打起了造反的旗帜。李建成认为自己的机会终于到来了,在张婕妤的帮助下,李建成主动请战,争取到了统兵权,带领大军前去剿灭刘黑闼。   刘黑闼被李建成擒获。李建成回到长安却不愿立即交回兵权。东宫谋士献计,将此次战斗中剩下的兵器铠甲扣下一部分留作己用,其余部分交还兵部。   李渊要带李世民和李元吉一同去仁智宫避暑,留下太子镇守长安。临行之前,李建成与李元吉密谋增兵事宜。

  • S01E07 第七集

    李渊领着两个儿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一同前往仁智宫避暑。   张婕妤说李世民把李渊赐给她父亲的良田赐给了淮安王。这让李渊十分恼火,他觉得李世民冒犯了自己的权威。他气冲冲的把李世民叫来质问这件事。在李世民的一番解释和劝导下,李渊最后原谅了李世民。   李元吉知道李世民对战马有着特别的偏好,他故意找来一匹烈马,让李世民试骑。李世民果然毫不畏惧,驯服了烈马。李元吉联合张婕妤暗中陷害李世民,令李渊对李世民产生猜忌。   李建成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暗中派人给庆州的杨文干运送二百幅盔甲,被李世民的手下发现,并策动负责运送盔甲的郎将和校尉,直接到仁智宫将此事报告给了李渊。   李建成在李渊的逼问下,索性将自己为了防备李世民才出此下策的实情相告。就在李渊的态度有所缓和的时候,突然传来消息,庆州的杨文干反了。李渊登时大怒,将太子押入牢中,并急召李世民护驾。李世民急忙赶往庆州平复叛乱。

  • S01E08 第八集

    李渊正在犹豫是否要重立太子的时候,又传来一个更惊人的消息,草原十八部突然进犯。李渊不得已,放出了狱中的李建成,并带领众人急忙赶回长安。   李建成请求父皇让自己带兵征讨草原十八部或保卫长安。可李渊不信任他,命人将李世民紧急召回。   李建成和裴寂趁李渊心神不宁的时候向他提出了迁都的建议。他们知道,李世民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长安,一旦迁都,李世民的势力将会被大大削弱。李渊此时心乱如麻,没有多想就很快同意了他们迁都的建议。   魏征虽然一直在为太子李建成效力,但却不同意太子关于迁都的主张。两人发生分歧,不欢而散。   就在裴寂和李建成开始筹划迁都议程,从中大捞油水时,李世民及时的赶回了长安。他一见到李渊,就立即陈述了自己反对迁都的三条理由。他的话诚恳而有力,很快就转变了李渊的看法。李渊当即宣布不许再议迁都之事。

  • S01E09 第九集

    李建成和李元吉除掉李世民的决心更为坚定。魏征建议,擒贼先擒王,不如直接除掉李世民。李元吉自告奋勇,要亲手杀掉二哥。   豳州,征讨草原十八部的李世民军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场大雨切断了运粮车的道路,李世民的军队被困在雨中。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带了一百名骑兵到草原十八部的大本营前与颉利可汗和突利谈判。李世民凭着他的勇气和智慧,奇迹般的使突利和颉利退兵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奏请李渊将房玄龄、杜如晦、程知节调离李世民身边,以此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齐王府设宴。齐王李元吉的手下把两种不同的毒药分别放在世民和李建成的酒中,可是齐王府的杨妃多次阻止李世民喝下毒酒。李世民心领神会,只喝下一小口就倒在地上,被人救出。   李渊得知了兄弟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心痛不已。为了让兄弟之间不再相残,他决定破国成家,让李世民去洛阳建天子旌旗,陕州以东都归他统领。

  • S01E10 第十集

    这样的消息对于李建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因为他很清楚,将来李渊去世后,自己不可能有实力与独霸一方的李世民对抗,为避免将来出现不利于自己的局面只得以退为进,向李渊表示自己愿意让出太子的位置,以此使李渊改变主意。   为拿到统兵权,李元吉买通草原十八部,故意来侵犯。李建成在李渊面前进言,为李元吉争取到了统兵权。二人商议好,在为李元吉饯行的宴会上动手除掉李世民。可李元吉的目标并不只是李世民一人,他计划一次将大哥和二哥二人全部铲除。   李渊急召李世民。李渊决定让兄弟三人间有个了断,第二天召集他们三人见面谈清楚。   李世民回到秦王府,坚定了举事的决心。为了让李世民在第二天兄弟三人的会面中占得先机,长孙无忌向李渊上了一道密奏,说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李世民将所有包括房玄龄、杜如晦在内的谋士都召集起来。

  • S01E11 第十一集

    房玄龄、杜如晦化装成道士的模样,偷偷潜进了秦王府。众人都觉得,这将是最后的机会,否则只能任人宰割。大家决定,就靠秦王府上的八百人,拚个你死我活。   长孙无忌出谋划策,在黎明前带人在玄武门埋伏,在东宫的长林军进入玄武门前就将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解决。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黎明时分,一场血腥的争斗已经蓄势待发。   李世民带领众亲信藏身在玄武门外的树林里,等待行动的时机。而此时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才刚刚从梦乡中醒来,不知大祸即将降临在他们身上。

  • S01E12 第十二集

    李建成也布置好了兵力,他不知守门的常何已经叛变,还十分信任的将半张兵符交到了常何手上。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进入,常何就立即将玄武门大门关上。等李建成和李元吉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已经太迟了。他们已经成了笼中之鸟。李世民与尉迟敬德出现在他们面前。   李世民如愿地登上了太子的宝座。李世民身边的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高士廉等也得到封赏,身居要职,控制了朝廷的局面。   房玄龄劝李世民不计前嫌,重新网罗人才。原东宫的谋士纷纷被重用。李世民当着众大臣的面,与魏征谈论起两人的旧怨来。魏征直言不讳,承认自己当初为了天下太平,国家不出现大乱的局面,曾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

  • S01E13 第十三集

    李世民非常赏识魏征,他封魏征为制使,安抚河北。   魏征带着李桐客,以制使的身份出发前往河北。   贝州刺史赵德言此时正在心神不宁。因为他手上的两个要犯李志安和李思行都是当年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亲信,玄武门之变时还杀过李世民的手下。虽然当今太子李世民已下达特赦令,但赵德言还是觉得就这样把它们释放十分不妥。他决定还是将此二人押解回长安,交给李世民处理,以邀功请赏。   魏征的到达使赵德言坐立不安。他知道魏征曾是李建成的亲信,如今却成了拥有全权处理事务权利的制使。一旦被魏征发现监狱里还关押着李志安和李思行,事情将更难处理。赵德言也猜不透李世民的心思,不知派魏征出使只是表面文章,还是真的是让天下和解。

  • S01E14 第十四集

    魏征一到贝州就受到了赵德言等人热情而隆重的接待,但是没多久双方就因为在如何处理李建成和李元吉旧部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赵德言知道这样下去对自己不利,急忙密令手下连夜将李志安和李思行二人转移到其他监狱关押。   赵德言转移犯人的风声已经传到了魏征耳朵里。赵德言见事情已经无法再隐瞒下去,只得将抓到李志安的事报告给魏征。魏征毫不犹豫,下令当场放人。   张婕妤一心想让李渊立自己为皇后。李渊早已无心再思考这些事情,他把自己打算让位的想法告诉了张婕妤。张婕妤失望至极。   李世民的噩梦仍没有停止。长孙王妃、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帮助李世民终于摆脱了恶梦的困扰。

  • S01E15 第十五集

      李渊向李世民表达了自己做太上皇的想法。李世民则向李渊暗示,可以保障李渊安渡晚年。   赵德言不甘心就这样轻易将人放走,暗中叫人将李思行尽快送往长安,被魏征暗中派人将囚车截下。   赵德言和魏征发生冲突,魏征坚持就地释放李思行,否则李世民天下和解的政策会受到怀疑。赵德言情急之下干脆命官兵将客舍包围起来,将魏征等人软禁其中。赵德言自以为参透了李世民的心思,认为这必然是一个立功的好机会。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渊传大唐皇帝位于太子李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

  • S01E16 第十六集

      李世民即位大赦天下的诏令传到贝州。赵德言仍自作聪明地认为这一切不过是表面文章,陛下真正的心思还是要消灭前东宫的旧党,他写了一份贺表。   魏征等人也知道不能这样坐以待毙,派人突围回长安。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李世民下诏立长孙王妃为皇后。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在甘露殿对坐,回忆起十二年的夫妻生活,长孙皇后提起了一个严肃但又不得不说的话题,立谁为太子。李世民尚未完全从玄武门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对这个话题格外敏感。李世民接受了长孙皇后的意见,许诺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但不立刻举行加冕礼。   魏征和赵德言一行回到了长安。李世民重新强调了天下和解的政策。赵德言被革去了官职。

  • S01E17 第十七集

      草原十八部乘机进犯唐朝,抵达关中渭水边,直逼长安。   朝廷内众大臣各执己见。尉迟敬德和李靖认为不如一举击溃,一劳永逸。而房玄龄则认为,唐朝现在国力不足,如果一仗不能彻底消灭,则没有能力再打第二次仗,未来的境地将更加危险。李世民深谋远虑,决定这一次忍辱纳贡,将来等国力增强,再打不迟。   李世民带着六名亲随来到渭水边,与草原十八部的军队隔河相望。李世民用自己的智慧在气势上压倒了颉利可汗,与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斩白马盟誓,忍痛每年向其输送利益,换取唐朝的和平生息。

  • S01E18 第十八集

      李世民采纳了高士廉的建议,给死去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拟定名号,重新安葬,并要求所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必须参加送葬。   战乱平息,但是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完全从伤痛中复苏过来。平原上,骸骨累累。死去的人就这样被抛弃在荒野中,无法安息。李世民下诏全国收拾掩埋骸骨。   在安葬死者的法事上,李世民结识了僧人玄奘。   入夜,李世民身边服侍的宫女接连犯错,让李世民十分气恼。细心的长孙皇后发现,原来这些犯错的宫女都是因为在最近收骸骨的行动中闻知了父亲兄弟的死讯才变得心神不宁的。李世民给所有有阵亡家属的宫女放了假,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商议裁减宫女,缩小后宫的规格。长孙皇后非常支持,并着手开始操作。

  • S01E19 第十九集

      太上皇李渊听说要削减自己的宫女显得格外不快。面对压力,李世民有些无所适从。此时,魏征站出来,表示了他对皇上改革决心的支持。   李世民与弓匠讨论何为好弓。弓匠对好弓必须正、直的解释,使李世民悟出了什么。   李世民觉得旧国号“武德”不能代表朝廷的志向,魏征从《易传》中取经典,认为“贞观”二字所表达的“中正”的意思,最能代表李世民治天下的胸怀。   公元627年,李世民改国号为“贞观”。这一年成为贞观元年。   万象更新,可最让李世民头疼的是,朝中还有很多太上皇时代的老臣在掌握着朝政,他们已经成了新政推行的障碍。李世民决定先从修改律法做起,他将这件事委托给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负责,由大理寺少卿戴胄负责具体细则,编新的“贞观律”。

  • S01E20 第二十集

      李世民打算让长孙无忌做右仆射,遭到了长孙皇后的强烈反对。长孙皇后虽然说自己不问朝政,但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却异常坚决。   李世民修订律法的决定引起了朝中新的争论。太上皇的老臣认为武德法恰当得体,没有修正的必要。而房玄龄、魏征等人则坚持宽简律法,重在教化,而不是惩罚,说出了李世民的心声。李世民正是觉得宽宏仁厚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在着手开始修订律法后,李世民开始清除自己治国道路上的第二个巨大的障碍,就是各种名目的王侯贵族。   李世民重新宣布了封赏,许多朝廷老臣和李家的皇亲国戚都对自己得到的赏赐十分不满。长孙皇后的异母兄弟长孙安业正是利用了他们这样的心理,他四处与这些即将没落的王侯联络感情。长孙安业又在张婕妤身上下足了功夫,得到了这位太上皇妃的欢心。

  • S01E21 第二十一集

      房玄龄建议李世民要将权力回收,加强中央的统治权。李世民非常同意。但李世民也觉察到从削王到再封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燕郡王天节将军李艺突然叛变,占据了泾州。李世民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他随即下令 对李艺褫去赐姓,褫去封王,褫去官职,并委派长孙无忌为行军总管讨伐李艺。   长孙无忌马到成功,李艺军几乎是不战自溃。   李世民又向魏征征求削减封王事宜的意见,魏征也表示极力赞成。他说当下朝政最迫切的两件事,一是休生养息,二就是精简朝廷负担。   李世民宣布了自己削减封王的决定。尽管遭到了一些老臣的反对,但李世民态度非常坚决。他警告大家,现在封王的待遇已经与国力不相称了。   李世民削减封王的消息被泄露。   李世民当机立断,即刻下诏,所有郡王降一等,为县王。

  • S01E22 第二十二集

      长孙安业也趁人心惶惶之时加紧了自己的行动。   李世民觉察到了凉州长乐王李幼良的走私活动,凉州是阻挡草原十八部的第一线,如果长乐王李幼良与草原十八部勾结,后果将不堪设想。李世民派御使去凉州调查叛乱情况,李幼良也不辩解。李幼良被赐死。   长孙安业见李幼良谋反计划失败,只得寻找新的靠山。   党仁弘原是李世民的老部下,英勇骁战,立功无数,两个儿子也战死疆场。党仁弘任广州都督,贪图享乐,买官卖官,鱼肉乡里。他的手下杀人越货,被马周偶遇。马周拿着证据,到长安告发了党仁弘。

  • S01E23 第二十三集

      李世民跪求于天,免除了党仁弘的死罪,将其流放。   一日,右仆射封德彝在太极殿等候李世民的时候与萧瑀谈起李幼良之死。萧瑀提起当年封德彝劝太上皇杀掉李世民的事,正好赶上李世民进来。封德彝以为李世民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内容,惊慌失措,疾病发作,竟然当场毙命。封德彝之死使右仆射的位置空了下来,为李世民提拔长孙无忌扫除了障碍。   不久,长孙无忌就顺利的登上了右仆射的宝座。虽然很多人议论,但却无力回天。随后李世民又以一个简单的借口罢免了宇文士及。两位李渊时代的老臣先后离去令其他老臣深感不安。   终于,义安王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和统军元弘善觉得时间已经非常紧迫,如果再不采取行动,他们的势力迟早会被李世民一点点瓦解,他们下定决心准备联合长孙安业举兵谋反。   李世民命内侍通知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封王,天明之前在太极殿朝见,命尉迟敬德带兵在城东布阵待命,命令长孙无忌和杜如晦紧急调换了半月内各关口的值班顺序。刘德裕、元弘善和长孙安业相继被捕,李孝常被斩首。

  • S01E24 第二十四集

      朝廷上大部分大臣都是太上皇任命的,人脉都在裴寂手中,政令很难顺利推行。为了改变现状,李世民决定对在朝官员举行一次标准严格的考核,不合格者一律淘汰。   卫州杀人案久拖不决,李世民亲自过问,裴寂等人一下子不知所措。派张蕴古去卫州调查,很快结了案。   赵德言一直赋闲在家,带来厚礼来找房玄龄。房玄龄告诉他裴寂那里人脉最为绵厚,或许更能帮得上忙。赵德言果然转投左仆射裴寂。   房玄龄来见李世民,讲述了赵德言的言行。房玄龄认为像赵德言这样的人可以利用。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

  • S01E25 第二十五集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关中大旱。李世民为感动上苍,冒着生命危险负荆祈雨。但李世民的诚心并未缓解旱情。李世民无奈,只能开关放人,允许受灾百姓到关外去乞食为生。   玄奘也随着灾民的队伍出关,开始了他长达十九年的取经旅程。   裴寂趁着灾荒将各地官员都召集来考核。一时间,几千名官员的食宿、登记、考核都难以解决,加上赈灾官员的人手又不够,京城内顿时一片混乱。裴寂趁机提出了暂缓考核的意见。不料这并没有改变李世民的决定,他把考核事宜全权委托给了长孙无忌。   裴寂找机会在李世民面前推荐赵德言。

  • S01E26 第二十六集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面前立了军令状,如果考核有乱,则辞去右仆射职务。裴寂指使赵德言挑动众官员联名上书,以此整垮长孙无忌。赵德言果然十分卖力,在官员中上窜下跳,挑动人们上书。   李世民也没想到事态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他只得靠牺牲长孙无忌来保障房玄龄工作的正常运行。   贞观三年正月,李世民宣布朝廷裁撤结果,全部中央官员只保留643人。裴寂仰天长叹,知道武德朝大势已去了。   玄奘经过艰苦的跋涉,来到了高昌,受到了国王麴文泰的热烈欢迎,为他准备了大量的物资供玄奘路上使用。   李世民以裴寂妖言惑众的罪名免除了裴寂的官职,放归老家。李世民将房玄龄任命为左仆射,杜如晦任命为右仆射,魏征代理秘书监。朝廷已经完全被李世民控制,再也没有任何人的力量能与之抗衡。

  • S01E27 第二十七集

      李世民赐魏征一妾,遭到魏征夫人的反对。李世民假装生气,赐魏夫人一杯毒酒,魏夫人毫不犹豫地喝下,才发现是杯醋。大家虚惊一场。   在一切都基本安定下来后,解除边患终于被纳入了朝廷的议事日程中。   当年被李世民派往凉州作都督的李大亮在凉州恪尽职守,严密的监视着草原十八部的一举一动。李世民对他十分放心。   尽管大家都认为现在正是讨伐草原十八部的最佳时机,但最根本的兵员问题仍没得到解决。大家一时拿不出好的方案,李世民委派房玄龄拟定一个新的军功条例,以鼓励更多的人参军。   李世民下达了征召中男为兵的手敕,却四次被尚书右丞魏征拒签。李世民大为光火,传魏征来问话。魏征认为新的征兵条例失信于民,有损皇帝的威严,不符合皇上“诚信治国”的原则。他还一口气说出了李世民登基后许多失信于民的行为。

  • S01E28 第二十八集

      李世民听得目瞪口呆。不过等他静下心来一想,觉得魏征说的很有道理,于是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还赏了魏征一尊金瓮。   李世民开始着手实现自己灭草原十八部的计划。第一步,就是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赵德言输送到草原去。   唐俭和赵德言顺利到达了草原十八部的大本营,赵德言对颉利可汗大献殷勤,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使草原强大的见解,颇受颉利的赏识。   唐俭在与欲谷设进行的围猎的较量中,不仅赢得了比赛,更显示了谋略,给草原人极大的震撼。   颉利对赵德言的信任引起了突利和欲谷设的嫉妒和不满。在赵德言的挑唆下,颉利和突利发生了尖锐的利益冲突。

  • S01E29 第二十九集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八月十九日,李世民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代州都督张公瑾为行军副总管,筹备平定草原十八部。   突利可汗向大唐投降。   李靖率领他的三千精骑兵全速前进,直接冲到了颉利的营帐前。颉利猝不及防,迅速被李靖军队击溃。颉利只得派部下执失思力去见李世民,表达了求和甚至是投降的愿望。   李靖眼看计划就要成功,朝廷却要在此时与颉利和谈,心中十分不甘。于是他不顾其他人的反对,自作主张带兵追赶。   狡猾的赵德信在混乱中偷偷拿到了颉利的金印,打算以此回唐表功,不料却被乱军杀死。   李世民焦急地等待前线来的消息。获悉唐军大获全胜的消息的同时,也传来右仆射杜如晦辞世   李靖的军队以压倒性的优势将颉利的营地扫荡一空。颉利无奈,只好献刀投降。   唐朝平定草原十八部,西北周边的二十多国都来朝贺。麴文泰提出与其他二十九国共拥李世民为天可汗,庇护天下,共保四海太平。

  • S01E30 第三十集

      长安城里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长安城外,丝绸之路上,各路客商、外交使者、僧侣往来频繁。   李世民重新安定下来思量治国之策。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李世民在戴胄的建议下颁布了新的农业税收政策。   就在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发展国力时,御史大夫萧瑀突然上书状告李靖在征讨颉利时未得到皇帝手敕便擅自出兵,应当受到军法处置。   李靖对此毫不在意。李世民对李靖丝毫没有埋怨,反而重重赏赐他。   但此事也提醒了李世民,他下决心在军队中进行改革。在杜如晦去世前拟定的军改方案的基础上,魏征等人多次议论,改变现有的统兵方式,实行兵将分离。

  • S01E31 第三十一集

      魏征提醒李世民一直忘了一件大事,就是为太子李承乾选择太子少师。魏征举荐李纲担任此职。李世民授以李纲特权,强调要对太子严加管教。   贞观四年,关中地区的农业大丰收,米价大跌,当年流亡在外的灾民纷纷回到家乡, 享受太平盛世。李世民和房玄龄、魏征等人谈起国力的变化,感触良多,发出了“百姓是水,朝廷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慨。这样的大好局面也更坚定了李世民以文治国的决心和信心。   随着国力渐渐增强,李世民心里动了封禅的念头。满朝文武百官为了各自的利益都力促李世民上泰山封禅,只有魏征和张玄素站出来表示反对。

  • S01E32 第三十二集

      吐蕃国王向唐朝提亲,要求迎娶唐朝的公主。李世民和房玄龄、长孙无忌都看好了文成公主。经过李世民的一番悉心劝说,深明大义的文成公主最终答应了通婚的请求,开始为七年后远嫁吐藩王国做起了准备。   凉州方面又传来了军事警报,吐谷浑可汗领兵来犯。李世民随即下诏征讨吐谷浑。在战斗中,李世民原来的旧部高甑生延误了战机,令李靖非常气愤。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去世,年七十岁。李世民守丧,命太子李承乾开始执国事。   李靖报告胜利喜讯的驰报又一次送到了长安。

  • S01E33 第三十三集

      李世民对太子李承乾的表现感到比较满意,认为他可以承担起一部分治理国家的责任了。太子宫右庶子张玄素上书报告太子过于贪恋于出外巡游,李世民向李承乾询问起此事,被李承乾搪塞了过去。不想李承乾早已对直言不讳的张玄素怨恨颇深,这一次事情更是让太子动怒。   为了解决百姓荒年的粮食问题,朝廷决定恢复隋朝的义仓制度。李世民派席辩去具体操作此事。   高甑生诬告李靖谋反,尉迟敬德又在朝堂上失礼打人。李世民想起这些当年自己的患难兄弟,如今却不知如何处置,不禁伤怀落泪。他决定放高甑生一条生路,自己则到南郊跪地绝食向上苍谢罪。

  • S01E34 第三十四集

      长孙皇后身染重病,李世民提出要大赦天下,但被长孙皇后阻止。   太子李承乾为长孙皇后的病祈求上天,不慎将弓箭射入了太极宫,闯了大祸。   李世民如临大敌,在得知是太子的箭后,愤怒异常。太子李承乾在奔逃中坠马受伤,被带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不听太子解释就大发雷霆,连在一旁劝解的房玄龄也受到牵连,被革去所有官职。   李世民带长孙无忌、王珪等人来到次子越王李泰的府中。李泰在房玄龄之子房遗爱的指点下,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让李世民十分喜悦。在李世民的心中,废太子、立越王李泰为太子之意已决。

  • S01E35 第三十五集

      李泰和房遗爱商量编纂一部《括地志》,以扩大威望,博得李世民的好感。李世民调整了儿子们的封地,但特命李泰留京不必前往封地。李世民的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魏征得了眼疾,不得不向李世民辞去朝中要职,李世民授他特进,做个散官。   长孙皇后已经病入膏肓,临去世前,她嘱托李世民不可给长孙家人重要官位,要重新启用房玄龄,长孙皇后的最后一个请求是不要废掉太子。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孙皇后辞世,年36岁。   按照长孙皇后生前的意思,一切丧葬费用仪式从简,不要金玉作陪葬。长孙皇后葬于昭陵,谥号文德皇后。   李世民打算立杨贵妃为皇后,遭到了魏征的强烈反对。因为杨妃曾是李世民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李世民考虑再三,最终放弃了立杨妃为皇后的想法。   褚遂良听从长孙无忌的建议,上书请左仆射复职的谏议果然奏效,李世民到房玄龄家登门拜访。

  • S01E36 第三十六集

      武才人入宫。   太子李承乾终日郁郁寡欢。李世民多次向身边的亲信重臣暗示可能会废掉太子,但都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房遗爱看好魏王必然是未来的太子,与魏王交往甚为深厚。李世民答应将高阳公主嫁给房遗爱。提起晚辈们的婚事,房玄龄和魏征都感慨自己虽贵为重臣,却因出身寒士,难以高攀大姓家族做亲家。这些话惹得李世民心中不快,也触动了他的心事。   朝堂上,大家商议不定由谁来担任今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因为去年的主考官不是望族大姓,已经遭到了地方考生的议论。李世民见姓氏高贵低贱的问题已不可回避,索性责成高士廉编写大唐《氏族志》。

  • S01E37 第三十七集

      编撰《氏族志》不仅引得朝廷上下议论纷纷,连民间的平头百姓也受此影响,钻研起姓氏的学问来。   没落大姓卢兆玄心中不快,与酒友在酒馆里一边饮酒,一边议论起王羲之的字来。他们谈话的内容被隔壁的王山听到。王山急忙向长孙无忌报告了情况,顺便还提到他们在谈话中对关陇“李”姓表示了大不敬。   李世民大怒,要立刻查办此人,却再次被魏征制止。李世民听长孙无忌建议,请魏征吃最爱吃的菠菜,戏弄了魏征,方平息了怒火。   李世民高价在全国收买王字,民间存有王字的人家纷纷出让。

  • S01E38 第三十八集

      在长孙无忌的努力之下,《兰亭序》真迹的下落终于有了线索。李世民为此感到兴奋不已。   《氏族志》写成了。高士廉没有领会李世民的意思,仍按旧有的姓氏排位编撰。李世民看完非常不满,责令他按当朝者地位的高低重新修订。   褚遂良派萧翼化妆成信众,到寺中与辩才交谈,很快就获得了辩才的信任。萧翼与辩才谈起书法,辩才便将《兰亭集序》的真迹交到萧翼手上,请他观赏。当夜,萧翼就将《兰亭集序》潜出永欣寺,送到褚遂良身边。褚遂良展卷一看,发现不过是辩才临摹的版本。萧翼急忙带着假的《兰亭集序》赶回永欣寺。   萧翼回到房中,展开辩才临摹的版本,仔细观看,不知不觉分解起笔法来。第二日萧翼一醒来,便急忙向辩才询问心中疑惑,索取其中的笔法奥妙。

  • S01E39 第三十九集

      辩才觉得萧翼是有心人,为萧翼取出了《兰亭集序》。萧翼将《兰亭集序》交给褚遂良,自己却留在了永欣寺,剃度为僧。   李世民见到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兰亭集序》,欣喜若狂。   李世民下诏命各路书法家临摹《兰亭集序》真迹,并亲自撰写了《晋书·王羲之传》,并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对《兰亭集序》发自肺腑的赞美之词。   公元638年,贞观十二年,《大唐氏族志》改订完毕,颁于天下。   李世民任命房玄龄为太子少师。房玄龄坚决不受,在宫门前长跪不起。   面对太子和魏王之争,大家都在心里打起了自己的算盘。为了尽早扳倒太子,房遗爱随时都留心着太子的动向,看是否能抓住什么把柄。

  • S01E40 第四十集

      高昌国王麴文泰受到欲谷设的威胁,被逼协助欲谷设出兵攻打焉耆,并封锁一切向东的道路。焉耆的使者赶到大唐,向李世民报告了西域的战事。   李世民紧急召集军队,向高昌进发,表面上是冲着高昌去的,实际上真正的目标是欲谷设。   麴文泰派出使者向大唐求和。李世民却置之不理,随即发兵开始攻打高昌。麴文泰知道此时已无力回天,他在唐军到达之前因病辞世。侯君集的队伍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拿下了高昌。侯君集接收了麴文泰之子麴智盛的投降,将他押解回长安。   李世民平定了高昌。   侯君集仗着自己的军功,态度十分傲慢,引起了不少人的忿恨。大家都觉得他是白白捡到攻占高昌的功劳。高昌平定不到十天,便有若干官员上书列举侯君集在高昌的种种不当举动,要弹劾侯君集。

  • S01E41 第四十一集

      李世民看在侯君集平定高昌有功的份上,原谅了他。   贺兰楚石与太子关系密切,这一次见岳父侯君集不如意,便趁机从中游说,侯君集胡里胡涂的被拉进了拥护太子李承乾的阵营中。   太子对侯君集的加入也觉得非常兴奋,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极为强有力的后盾。太子急不可待的向侯君集请教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教训。侯君集与太子交流对朝政的看法。   太子竟说出要逼李世民做太上皇,自己登基的想法来。   侯君集发现太子的许多想法都很鲁莽幼稚,不禁对自己轻易许给太子的承诺感到后悔。

  • S01E42 第四十二集

      贺兰楚石每日给太子讲授阵法知识。李承乾情愿操练阵法,也不愿读书学习。张玄素几次提醒,太子却听不进去。张玄素把太子的状况向李世民禀报。李世民更加对太子感到失望。   文成公主经过七年时间的准备已经脱胎换骨,成了能真正代表大唐的名副其实的公主。   李承乾觉得生活无趣,想出各种鬼点子来折腾随从,寻找刺激。   李泰的《括地志》修缮完成,献至李世民面前。李世民大喜,深深为李泰感到自豪。李世民表承诺拨钱给魏王府,并让李泰住到武德殿。   褚遂良和魏征指出李世民对李泰的恩宠已经远远超过了太子,如果这样下去,必然会引起朝野上下混乱。李世民醒悟过来,急忙下手敕收回他对李泰的承诺。   李承乾与侍从称心关系非同寻常,这一切都被李泰派来的密探看在眼里。李泰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给太子一个打击了。   钦差手持李世民手敕,冲入东宫,当着李承乾的面将称心杀死。李承乾被带到李世民面前。李承乾不认错,反而怒斥起李世民的罪过来。李世民手执马鞭鞭打李承乾,可心里也同时承担着巨大的痛苦。   不知不觉,武才人入宫已经四年。她不仅深得李世民的恩宠,更是与李世民之子晋王李治打得火热。

  • S01E43 第四十三集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五,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经过这一次的打击,太子李承乾变得更加让人捉摸不定。他立毒誓要为称心报仇血恨。   经过了十七年的沉寂,贞观十六年七月初五,长孙无忌重新登上政治舞台,被李世民封为司徒。同时李世民还册封房玄龄为司空。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治临摹王羲之的字被褚遂良看到,立时引起了褚遂良极大的兴趣。褚遂良拿着李治的字交给长孙无忌看,长孙无忌觉得李治的字中有一种特别的气度,有帝王之相。长孙无忌对李治充满了希望。   武才人也对李治报以厚望,希望他能继承唐朝大业。而李治此时的心思却全扑在了武才人身上。武才人提醒李治,要想在争斗中获胜,一定要充分利用和依靠强大的长孙无忌的力量。   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少师。魏征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但为了不辜负李世民的一片心意,魏征只得答应。

  • S01E44 第四十四集

      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少师,也是要表明自己并未放弃太子,还要给李承乾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   可李承乾此时已经坐不住了。他和贺兰楚石开始谋划他们酝酿已久的计划。李承乾派纥干承基去刺杀李泰,但没成功。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正月十七日,魏征逝世,年六十四岁。李世民为魏征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葬礼按魏征生前的要求,尽可能俭素,以布车承载灵柩。   送走了魏征,李世民才突然觉得身边没有了这样一个能直言不讳指出自己缺点过失的人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将魏征安葬在自己的墓地旁,并亲自为他撰写碑文。   洛州都督张亮去洛州赴任前,专门来见李世民,提醒他要留心侯君集,因为侯君集已经在言论中流露出了谋反之意。   尉迟敬德来向李世民提出告老还乡。李世民眼看着当年陪伴自己打天下的亲随一个个老去,自己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觉得如果再不抓紧可能就没有再聚首的那一天了。李世民敕令描绘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画像,张挂在凌烟阁。

  • S01E45 第四十五集

      贞观十七年三月,齐王李祐在齐州叛变。消息传到长安,李承乾等人也十分惊讶。李承乾与众亲信歃血为盟,决定一同谋反。   可事情远没有李承乾想象得那么简单。朝廷早已盯上了和齐王勾结的纥干承基,在他们采取行动前就下手将纥干承基抓入大理寺严加审问。纥干承基向李世民告密,检举太子集团谋逆。   很快,太子李承乾和集团的其他成员赵节、杜荷、侯君集就被捕了。李世民亲自提审侯君集,侯君集俯首认罪。李世民念在侯君集是有功之臣,想饶恕侯君集这一次,结果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在如何处理太子的问题上,李世民还是决定放儿子一条生路。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初六,李世民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为庶民,囚禁右领军府。   武才人见太子已经被废,急忙督促李治抓紧时间行动。   李世民认为废了李承乾,自然当立魏王李泰为太子。长孙无忌急忙阻止,说大唐以孝为治国之本,可魏王李泰虽能力很强,却在孝这一方面表现得差强人意。而晋王李治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 S01E46 第四十六集

      为了让李世民下决心,长孙无忌又找来了房玄龄、李世勣等人来共同商讨。   在大家的夹逼下,李世民快要承受不住了。最后还是李治本人的孝心感动了李世民。李世民终于做出决定,让晋王李治做太子。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七,李世民下诏,封晋王李治为太子,并举行了盛大的加冕礼。李治时年15岁。   李泰及魏王府官属,全部被贬逐岭南。   长孙无忌并不满足于现在已经取得的结果,他要根除李承乾和李泰的所有党羽。褚遂良按照长孙无忌的指示,在李世民面前搬弄魏征的是非。李世民听后,心中怒火无处发泄,命人砸掉魏征的墓碑。   九月份,李世民又先后将两个儿子放逐。

  • S01E47 第四十七集

      曾经困扰李世民的恶梦又回来了。为此,李世民来到宗庙,像死去的父亲李渊祈祷,愿李家的后代能避免这样的灾难。李世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   派往漠北的使节讲述了漠北的情况。薛延陀谋杀了漠北可汗,截断了北方各部落向大唐进贡的道路。   李世民为了让李治尽快学习到治国的道理,不顾众大臣的反对,决定亲率唐军讨伐。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掰指一算,李承乾、李泰阵营中的众人已都不在了。   玄奘经过十几年的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长安,他带回了大量珍贵的佛教法器和经文。

  • S01E48 第四十八集

      李世民对玄奘的才能和见识非常敬佩,想劝玄奘还俗从政,做自己的助手,被玄奘婉言拒绝了。玄奘回到长安后,立即在弘福寺展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外来文化翻译工程。   天气渐渐冷下来,形势对唐军越来越不利。一场大雪后,李世民知道已经不可能再取得战争的胜利,决定撤军。   李世民的远征以失败告终。回来后,李世民就身染重疾,精神也很低糜,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再全面管理朝政。   但李世民对李治的执政能力不够信任,于是想在朝中选择一人辅佐太子。长孙无忌趁机压制房玄龄,李世民便将辅佐太子的重任交给了长孙无忌。

  • S01E49 第四十九集

      玄奘译经的得力助手辩机因为与高阳公主通奸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李世民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气势上给房玄龄一个挫折。   李世民命长孙无忌摄理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省事。长孙无忌掌管朝廷中枢,权利达到顶峰。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六月,李世民至翠微宫 避暑。李世民将玄奘召入宫中,对玄奘口述,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颇为赞赏,并在阅读了《瑜伽师地论》后,主动为它作序。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贞观名臣房玄龄去世,年七十。李世民予其陪葬于昭陵。

  • S01E50 第五十集

      李世民自知自己的身体已经支持不了多久,便将太子李治唤至床前。他告诉李治,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李世勣三人今后能够辅佐他。为了儿子,李世民先将李世勣贬到陇西,等李治即位后,就擢升他当仆射,这样李治就对他有恩了。李治有了三位能臣,足以治天下无忧。   李世勣也猜透了李世民的心思,连家眷都不带,便往迭州就任。   满头须发皆白的李靖坐在家中,与夫人红拂女相对而坐,在平静中等待生命结束时刻的到来。   李世民的病情危急,他要武才人拿出《兰亭集序》为他朗读。他最后嘱托,《兰亭集序》要留在他的身边。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初唐第二代帝王太宗李世民,就此逝去。之后,是大唐盛世。